四川自然三资不动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盐碱地变“聚宝盆”   防城港市开辟“向海要粮”新路径

文章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网站 发布日期:2025-03-20 阅读次数:52

在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中间坪村,有241亩盐碱地通过创新改造已蜕变为高产水田,成为广西首个未利用盐碱地改造项目纳入省级耕地储备库。目前在建的50亩海红米种植区预计年产值达32万元,其市场价格是普通大米的5倍,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超万元,开辟了"向海要粮"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


光坡镇盐碱地由坑塘与灌木交织而成,地形破碎导致长期未得到有效利用。对此,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兴港集团,创新实施“政府引领+市场驱动”开发模式,与广东耐盐碱水稻周鸿凯教授团队合作,引入先进盐碱地改造技术和方法,制定包括建设水田种植区、优化排水灌溉系统、引进和培育耐盐碱作物品种在内的综合改造方案,成功让盐碱地变为“聚宝盆”。


防城港111

图为2024年7月,防城港市港口区王府街道白沙村盐碱地块改良后种植的首季海水稻。兴港集团供图


据兴港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一期项目整治土地206亩,其中种植海红米约186亩、莲藕约20亩,二期项目整治土地35亩,全部种植海水稻。从项目施工到种植管理,该公司主动聘请周边农民、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前来务工,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目前,这些新增耕地已开始第二年种植管护,耙田工作已全面展开。项目区正在开发的50亩耕地专门用于种植海红米水稻,其市场价格是普通大米的5倍,预计年产值可达32万元。


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兴港经验”,通过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好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海岸带生态农业发展树立典范,开辟“向海要粮”新途径。


上一条 成都市召开耕地保护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 武穴市“自然资源综合智慧监管平台”实现耕地保护全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