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然三资不动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数智动能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自然资源数智变革分论坛综述

文章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日期:2025-05-08 阅读次数:18

 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自然资源数智变革分论坛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12位专家围绕自然资源领域数字化建设畅所欲言,分享前沿技术、创新模式和实践经验,凝聚起融合的共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迸发出创新的灵感。


  锚定数智化变革方向


  “自然资源数智变革不仅是技术赋能的转型升级,更需要理论创新加持,且理论创新应走在技术赋能之前。”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郭仁忠在演讲时说,自然资源数智变革是自然资源“一张图”的技术逻辑,是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路径,要以理论创新引领数智变革。郭仁忠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自然资源数智变革,理论需要创新、认知需要转变、范式需要重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自然资源广义价值理论,国土空间治理需要国土空间系统认知,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新的城市科学认知,自然资源统一登记需要空间资源认知,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协同理论和规模理论认知,城市化进入存量阶段需要城市更新理论的提升。


  同济大学教授、原副校长吴志强在演讲中重点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构建及数字化实践成果。据介绍,他所在的团队编制了国土空间规划丛书,包括24个知识单元、328个知识点,系统梳理了规划体制、历史演变、分级规划、专项规划等内容,并且通过完整的架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在实践层面,他的团队创新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演城市发展趋势,如海南岛、北京城市副中心、济南等规划中,精准模拟土地开发、历史文化保护、水灾防治等场景,实现从“经验规划”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自然资源数智变革亟须解决哪些难题?自然资源部网信办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孙雪东在主持论坛时指出,自然资源部门正在建设的“一张图”,是数字中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信息化设施,也是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转型“四个融合”的关键载体和手段。“一张图”建成后将有力支撑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核心职责履行。目前“一张图”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短期内需完成全国产环境适配,大量的系统要一次性场景化改造,要叠加人工智能并不断应用、训练等。希望各方携起手来,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融合创新,为自然资源数智变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探索数智治理新图景


  地方实践是数智化变革的“试验田”,各地正以问题为导向,勾勒差异化的转型路径。论坛上,部分地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分享了数智治理的新图景。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代表,提出“量子城市”构想,瞄准“数据牵引+空间载体”破解治理难题。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张玉鑫介绍,上海着力构建“1+5+3+N”的超大城市空间治理大模型能力架构,包括一个城市空间治理基座大模型,五个分域垂类模型,服务规划资源主责主业、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三大应用领域以及可拓展、可复合的场景应用智能体。“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全面建立上海超大城市空间智能治理,模型能力与数据要素价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时空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张玉鑫说,上海还在复兴岛建设时空创新实验基地,集中探索复兴岛战略空间有机更新和科创策源功能耦合共生的一体化模式,示范超大城市空间治理和未来城市营造。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吴俊勤介绍,武汉正围绕“四个聚焦”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包括聚焦问题导向,聚焦资源利用不集约、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服务配套不均衡、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核心问题,将其作为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任务;聚焦数据基础,整合全市人口、资源、环境、产业、服务、交通、市政各领域以及各类社会大数据,为精细科学的规划决策提供坚实支撑;聚焦系统建设,对内打通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城乡建设的系统流程,对外加强与发展改革、经信、园林、水务等部门的系统连通,提高协同治理的效能;聚焦应用场景,结合武汉资源禀赋,针对实际需求开发耕地保护、水源湿地保护,防洪排涝、公共服务配套等应用场景,动态响应治理需求,加快治理模式转型。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主任陈学业分享了数智化转型的深圳实践。他说,要实现全域全要素数智化,实践路径包括数据治理与重塑、业务数字化、系统整合与重构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深圳推动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8大试点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打造深圳全域国土空间智能体,助力空间治理更加智慧化、高效化、精细化。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深圳整合了时空基础数字底座、物联感知系统、人工智能应用支撑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能力,推动平台智能化协同化转型升级。


  协同构建技术支撑网络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自然资源数智化不可或缺的力量。论坛上,多位来自行业领先厂商和头部企业的代表交流了支撑服务自然资源数智治理的最新探索,表达了深度参与自然资源数智变革的愿望。


  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雨伦介绍,中国联通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天空地监测体系,可为国土空间变化态势感知提供坚强网络保障;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生物物种智能识别等功能,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供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展示,助力精准决策,提高管理效率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数字政府行业首席架构师宋庆飞分析了自然资源数智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时空智能体参考架构,通过智能感知、连接、数据智能一张网和 AI使用平台,实现技术创新和场景驱动。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云政务行业总经理段胡胡从连接、数据、AI、安全四个维度,介绍腾讯助力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能力,如:输出政务微信实现高效协同,提供大数据和 AI技术支持。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资深专家陈怡星分享了大模型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强调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介绍阿里在算力集群、统一大模型和训练平台方面的能力,以及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实践成果,如:智能问答、数据助手等应用。


  北京数慧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贵现聚焦大模型在用途管制智能审批中的落地,提出构建高质量评测体系,以“单独选址审批”为小切口,解决传统系统人机交互低效、业务门槛高的问题。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白晓飞提出“四个融合”背景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需从“中台基座”转向“智能化生态”,核心解决数据、业务、智能、生态四大逻辑,时空数据深度融合需突破人地关系协调、多元数据模型构建。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鸿辉提出通过“空间迭代—赋能—增效”三阶段重构数字国土,1.0阶段实现空间扩展(三维建模、全域数据关联)与感知升级,2.0阶段结合人工智能构建指标算法模型与领域大模型,3.0阶段重塑应用生态。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亚提出空间智能通过重塑治理对象、工具和主体变革治理模式,强调空间智能五层架构(可视化、感知、决策、设计、控制),结合人工智能激活传统地理分析工具,打造应用场景。厦门市自然数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晓宏分享了厦门要素保障数智化实践,针对部门协同难问题,通过“家底”梳理、流程明确、机制保障、平台搭建四步走,构建要素保障平台,实现空间预算智能推送、规划底线管控、跨部门协同,解决项目用地难题。(王少勇)


上一条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下一条 自然资源部印发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