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然三资不动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为“云”赋能 开放共享共赢

文章来源: 中国政府网 发布日期:2023-12-28 阅读次数:917

 

 日前,在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组织召开的全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调查监测业务交流会上,重庆、湖南、广西、内蒙古、甘肃、新疆、浙江宁波等地代表聚焦“国土调查云”分中心建设,从背景目标、技术创新、应用成效等方面交流经验,结合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展望未来发展,共同为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字化转型贡献智慧。


 立足数字化转型


 各地在谈及“国土调查云”建设的背景和目标时,都离不开数字化这个关键词。


 新疆幅员辽阔、地貌复杂,给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带来了监测面积大、图斑数量多、外业举证难度大等多方面压力,加上当地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立足数字化转型、建设“国土调查云”成为必然选择。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原生等技术,采用中台架构,建设“丝路国土云”平台,提供统一调查、统一审核、统一调度、统一展示、统一数字中台、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基础设施管理等服务,为调查监测、耕地保护、用途管制、执法监察等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

新疆“丝路国土云”未来展望


 湖南按照中央有关数字中国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所承担的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第一批试点和部省市县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试点。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推广应用“国土调查云”平台的要求和《湖南省自然资源监测保护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平台。

 湖南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平台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为解决以往数据管理分散、溯源困难等问题,基于清洗治理后的数据成果,打造全院物理集中、逻辑统一的基础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平台——“陇上国土云”。该院建设“陇上国土云”的目标是进一步发挥数据价值,提升应用成效,从而衔接串联传统相关业务,使管理执行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推动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甘肃构建“一云、三查、四+”特色业务体系

 

 宁波市则抓住自然资源部和浙江省试点契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按照“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综合集成”的方法路径,推动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的“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化”管理。


充分发挥科技力量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将“‘智绘’山水林田湖草美丽巴渝新家底,‘智创’自然资源数字调查监测新征程”作为当地“国土调查云”建设定位。据悉,重庆通过关键技术创新达成“五个统一”,即构建统一线索库、统一指标库、统一举证共享库、统一算力平台以及统一智慧门户,从而支撑“全链条”综合监测监管,建立调查监测 “活账本”,实现举证成果“一举多用”和大数据快速计算、“零代码”建模,以及平台、资源、应用、用户全统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基于云原生技术,将每项组件、功能、业务进行容器化和微服务化,通过容器编排技术,快速调度各个容器与微服务的性能。该院以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微服务池,将各项功能服务按需组合,形成“1+N”的软件应用模式,包括无人机影像人工智能解译系统、广西云质检核查一体化系统、地图综合自动化工具等。

广西自然资源调查云技术架构图


 湖南则从多方面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包括接入“卫星云遥日新图”、推进无人机巢部署、支持新增专项核查举证模块的快速自定义创建、超大体量数据快速分析、移动云分析等,增强“国土调查云”的功能。同时,湖南省第二测绘院还运用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实现三维数据云渲染、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切换、不同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切换、二维矢量数据与倾斜三维模型自动贴合、铁塔视频与三维地形场景联动等特色功能。


 此外,新疆为节约集约利用硬件资源,采用容器化技术,实现资源虚拟化、应用容器化、容器集群化、部署模板化、运行弹性化、运维可视化、监控一体化。“陇上国土云”平台则根据甘肃本地情况与实际需求,构建“一云、三查、四+”特色业务体系,从而丰富了甘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信息化技术手段。


应用成效多方共享


 从各地情况看,“国土调查云”建设成效已经显现,并实现了多方共享共赢。


 在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调查云”已经完成日常变更调查、林草监测、挖湖造景核查、“绿通”及违规造林核查、占耕建房核查等专项业务场景搭建,面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应用,在业务场景内置20多类业务模板。


 重庆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国土调查云”分中心,并结合该市管理实际需要,构建了全市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智慧枢纽平台,实现了六大类相关数据大归集,国土整治、耕地保护、用地审批等十几项业务大串联,延展至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多个行业的管理大支撑,从而支撑了基层智治,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

“国土调查云”重庆分中心建设实现了业务大串联


 广西以“国土调查云”建设赋能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不仅验证了“天空地人网”调查监测体系的可行性,且相关调查监测成果为执法、耕保、矿保、用途管制、规划、利用等业务处室以及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助力。以耕地保护为例,广西利用调查监测的成果数据,汇总分析全区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占补平衡、进出平衡、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耕地恢复任务等情况,掌握全区耕地保护工作的整体形势,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宁波“国土调查云”建设带来了“一图管资源,一账清变化,一屏览全局”的直观成效,而与部省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统一监测,相关条线业务协调机制下的协同监管,以及空间多维综合评价等,大幅度提升了效能。


优化提升空间巨大


 随着“国土调查云”4。0的发布,各地表达了积极稳妥助力推进“国土调查云”建设的意愿,并提出了优化提升的思路。


 内蒙古将以打造高速的“调查监测物流中枢”为抓手,推动建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管理与应用平台,并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不断拓展用户群体,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价值。


 甘肃则将在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地方“云数据分中心”,形成切实有效的成果复用机制,为自然资源第三类数据(举证照片)应用赋能,实现举证成果数据双向共享,建成省部一体的“一举多用”模式;以“国土调查云”技术体系为核心,打造“国土调查云”省部协作生态圈。


 湖南计划进一步推进国家主节点和地方分中心数据共享联动,研发微信版“国土调查云”以降低使用门槛,并推动实现“国土调查云”与部耕地卫片监督和进出平衡监管等业务系统互联对接。

重庆在此前建设的基础上,还将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应用提升智能水平,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提质增效,健全机制体制支撑统一调查,并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运行维护机制,以解决基础投入大而运维要求高、迭代升级快等问题。


 新疆还将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平台智能化程度,将应用场景拓展至农业农村、林业、环保等部门,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并通过密评、隐私保护等确保平台安全。


上一条 部分存量房贷利率1月1日起下调10个基点 下一条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宣传展示交流会在渝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