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农民增收、文旅融合发展等成为乡村改革的重要方向,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创收的重要助力。本文通过分析乡村园林景观发展现状、构成与特点,进一步从设计理念与发展方向两方面出发,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探究乡村振兴下乡村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景观设计;乡村园林景观
引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建设水平也逐步提高,许多大城市都成为国际知名城市。这一情况造成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失,使得农村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基于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乡村,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落实,乡村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情势,以往被忽视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旅游业的发展下得到了一定重视,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
一、乡村园林景观概述
(一)乡村园林景观发展现状
乡村园林景观的发展目前处于发展中阶段,相比于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较为落后,但实际发展相较乡村战略实施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乡村园林的景观构成与城市园林景观基本一致,即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相结合,但乡村园林景观与城市园林景观又有一点明显区别,即乡村景观具有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这也是乡村园林景观在旅游行业中较为吸引城市旅游团体的主要原因。
目前乡村园林景观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在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旅游团体将乡村作为了旅游的选择,感受乡土文化气息与原生态农家乐。但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向错误,一些乡村致力于打造城市化的园林景观,使得景观失去了乡村特性,并且与乡村整体风貌产生隔阂感。其次是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较为零碎,没有整体的统筹规划,在一个区域内往往有各种风格各异的景观,整体观感较差,特别是一些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杂糅的乡村,游客体验会更差。
(二)乡村园林景观构成与特点
乡村园林景观的构成元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较为封闭的城市不同,乡村中的自然景观较为丰富,不需要人为进行模拟自然景观的布置,这也是乡村园林景观的发展优势。一个乡村往往具有山、水、(林、田)等元素,这些自然元素形成了小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自身较为协调,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设计和发展。乡村人文景观往往带有地域文化特色,例如房屋的建筑形式、村落布置、种植作物、使用工具、生活方式、民俗、宗教信仰等等。基于此,乡村园林景观的特点已经十分明确。第一是自然性,这种自然性是指乡村景观的形成具有自然性,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第二是地域性,即前文所提到的地域文化影响;第三是生产性,乡村的景观形成是在乡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二、乡村振兴下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一)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探讨乡村振兴下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应当从设计理念与发展方向两方面出发。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指出,要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好转,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要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与生态振兴,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设计理念首先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即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生态性。在乡村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注重对生态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乡村园林景观建设,而是要在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来设计乡村园林景观。在乡村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加强对因地制宜原则的重视程度,不同的乡村拥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些乡村地处相对干旱地区,对其环境应当进行适当的水土调节,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景观设计,而不能照搬其他水土丰美地区的景观设计模式。此外,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理念也要求设计时以本土植物使用为主,配合少量适宜栽种于该地区的其他植物,减少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
其次是整体性。乡村景观的设计应当整体规划,减少景观隔离与景观冲突现象,特别是对一些城市景观的拙劣模仿应当杜绝。在乡村景观设计前,要对乡村整体进行勘测,深入了解其自然地理特性,如山水布局、村落走向、道路布局、地形地势等,设计时依据自然地理特性进行整体布局,如根据水流走向或村落街道走向进行布局,达到移步换景,景色过渡和谐的效果。最后是文化性。乡村既是地域文化的制造者,反之也在地域文化和历史的长期发展中被地域文化所影响,生产生活习俗、民居建筑等都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域文化特色正是乡村景观设计中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部分。设计者或机构通过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和乡土特色。这些元素可以作为景观园林设计的灵感来源加以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2]。
(二)乡村园林景观发展方向
乡村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是基于乡村特点并结合当今旅游与相关附属产业发展趋势而形成的。根据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分析,文件提到了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培养生态旅游、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等。乡村振兴下乡村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可以确定如下。
首先是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乡村园林景观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强调科技的作用,其次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推进乡村品牌打造,吸引更多游客以实现农民增收,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与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利用民风民俗资源,来打造具有观光、休闲、体验等多功能的乡村园林景观,将园林景观设计与乡村文化结合,开发乡村园林景观的旅游价值。
(三)案例分析
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下辖竹艺村是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优秀范例,竹艺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同时也入选了天府林盘及特色村落典型代表名单。竹艺村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条件优秀,同时降水量充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理要素决定了竹子这一喜温暖湿润气候、对水热条件要求高的植物在成都广泛种植,竹艺村自然景观植物以竹林为主,结合大面积环绕分布式农田,为整个村落提供了优美的自然景观。此外,竹艺村的建筑也具有非常特色,盘曲是其显著特点,特色建筑和街道为竹艺村提供了具有高度吸引力的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竹艺村以其特色竹编文化为基础元素,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空间,建设了竹艺博物馆、竹里山舍等多处具有中式田园风格的建筑,特别是竹里山舍,环回式曲线建筑与弯曲的道路相互配合,既具有艺术美感又与本土景观贴近。竹艺村的整体乡村景观设计以“竹”为其核心内容,整体依托环境特色,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其自然风貌,并深度挖掘竹编文化,进行人文景观打造。既达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下增收的目标,扩大了当地产业链,同时也为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优秀蓝本。
三、总结语
乡村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一味地复制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经验,而是要根据乡村的自然发展特点、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进行因地制宜地设计。乡村振兴战略是全方位的发展战略,乡村园林景观是其发展的内容之一,而加强乡村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既能推动农村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能推动当地乡村增收,并与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促进乡村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业桐.乡村振兴下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23.
[2] 张柏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园林设计探析[J].河南农业,2023,(22):60-61.
作者:规划设计中心 王彬茹